据财联社援引彭博社7月16日报道,美国财政部官员透露,美财长贝森特近期在内部会议中提及对中国芯片出口管制的调整方向,称将适度放宽部分先进制程芯片及相关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市场关注——要知道,自2022年美国启动芯片出口管制以来,这是首次有内阁级官员明确释放"解禁"信号,其背后的战略考量与现实压力值得深究。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彭博电视台节目中谈及英伟达公司获准出口H20芯片时说,中国已经研发出性能与H20芯片相当的芯片,因此英伟达销售H20芯片不存在问题。而一些官员则认为,允许英伟达在中国同中企展开竞争,对赢得对华人工智能竞赛至关重要。知情人士表示,这一由英伟达CEO黄仁勋力主的观点,已在特朗普政府内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特朗普(资料图)
贝森特团队放风的时机颇具深意。当前中美在经贸领域的互动正呈现新变化:中国对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额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6月单月达126亿美元;而美国光伏产业对中国多晶硅的依赖度仍维持在80%以上。这种相互依存的现实,让"脱钩断链"的论调在企业层面越来越没有市场。有华尔街分析师直言,若持续限制芯片出口,美国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失去全球半导体市场25%的份额。
展开剩余61%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可能解禁的并非最顶尖的3纳米以下制程,而是主要集中在14纳米至28纳米的中端芯片及相关设备。这类产品中国虽已实现部分替代,但在良率和成本控制上仍有提升空间。美国企业显然希望通过"有限解禁"重新抢占市场——台积电南京厂近期宣布扩产28纳米产能,就被业内视为对这一趋势的回应。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资料图)
但示好背后仍有算计。美国商务部同时强调,将建立"动态管控清单",对涉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敏感领域的芯片技术保持严格限制。这种"选择性开放"的策略,本质上是想在维持技术优势的同时,缓解国内产业压力。正如《华尔街日报》评论所言:"这不是让步,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战略缓冲期。"
中国市场的反应则保持理性。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7月15日表示,欢迎正常的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但反对任何形式的"科技霸权"。事实上,中国已在今年第一季度批准阿斯麦、应用材料等企业在华扩建研发中心,前提是这些投资不附加政治条件。这种"开门迎客但不依赖"的态度,恰恰是美国最担忧的——当市场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单方面的管制就会变成双刃剑。
芯片(资料图)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芯片领域的博弈只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缩影。耶伦此次放风,或许也是为即将到来的中美经贸磋商铺路。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合作需要诚意而非算计。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方从不排斥正常的技术合作,但美方需先取消所有不合理限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目前,美国芯片股已因"解禁"传闻出现异动,英伟达、AMD等企业股价7月16日上涨超3%。但资本市场的短期反应,终究难掩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当中国在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布局不断完善,美国的"技术牌"只会越来越难打。这次所谓的"血本",更像是一次被动的策略调整——至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恐怕还要看中国市场是否买账。
发布于:江苏省金斧子配资-股票配资入门多少钱-配资怎么玩的-国内股票配资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